摘要: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2007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武汉传媒学院。
表演
(艺术学 本科 学制 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了解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具备基本的戏剧影视表演技能,了解现代媒介传播方式;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好的创新和学习能力的戏剧影视表演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影视传媒、网络新媒体、戏剧演出团体以及各级政府宣传文教部门从事表演、戏剧演出策划、培训以及宣传等相关工作。
教学成果:
1.刘珂等,纪录片《游于艺》2021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2.王兴宇等,原创戏剧《西西弗斯》、骆雨涵等原创戏剧《花季失》在2021年“乌镇戏剧节”展演;林炫腾等,主演剧目《图多盖洛与斯派克》在2021年“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单元展演;
3.林炫腾等,主演剧目《星星的孩子》在2020年中国大戏院“微戏剧:线上邀请展”展演,同年在第四届“中国曹禺文化周大学生话剧”展演,并获中国(潜江)曹禺戏剧节大学生展演优秀作品奖;
4.林漫等,参演话剧《南与北》、钟诗雨等参演话剧《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2019年获“武汉新青年戏剧节”优秀展演奖;
5.黄夏童等,主演剧目《花吃了那女孩》2017年—2018年在“乌镇戏剧节”、“武汉新青年戏剧节”、“银川国际青年戏剧节”展演;主演剧目《花罅》2018年在“北京青年戏剧节”、“杭州当代戏剧节”、“宁夏国际青年戏剧节”展演。
音乐表演
(艺术学 本科 学制 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表演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音乐表演、基础教学与创编的能力,掌握网络媒体时代的基本操控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音乐演出团体中从事演唱、演奏等专业表演类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学校、音乐媒体机构中从事基础音乐教学、音乐创编和组织策划等工作。
教学成果:
1.2021年12月受邀参演知音号剧游项目《破浪者》;
2.2021年10月受邀参演由武汉市市委组织部、国资委以及市“两新”工委监制的红色教育项目大型红色行浸式剧场《星火燎原》;
3.2021年6月受邀参加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湖北省文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武汉红霞社区文艺汇演;
4.陈雪婷、赵曼琳、郭陈程,2021年获第七届“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一、三等奖;
5.王心怡、朱旭东、韩桢睿、何芷函,2020年获“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三等奖。
音乐学
(艺术学 本科 学制 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良好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训练较好的演唱、演奏、舞蹈、教学和创编能力,同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能胜任音乐早教机构、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以及涉外音乐教育机构等相关行业的音乐教学工作。
教学成果:
1.2021年荣获湖北高校戏剧展演“优秀展演剧目”奖;
2.夏唯、刘张琴、闫馨、廖石琛、沈怡萍、严玉洁等,2020年获第七届“长江钢琴杯”比赛二、三等奖;
3.高欣怡、谢子欣、周梦莎、龚祉旋,2019年获第六届“长江钢琴杯”比赛一、三等奖;
4.冯锦栋、高欣怡、刘张琴等,2018年获第五届“长江钢琴杯”二等奖;
5.潘灵钰、付沁函,2017年获第四届“长江钢琴杯”比赛一、二等奖。
舞蹈学
(艺术学 本科 学制 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经济需要,面向全国企事业文化单位、新媒体娱乐文化公司、大型企业自办艺术团体、表演、创作及教育机构。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具有扎实的舞蹈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以及新媒体舞蹈创作表演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能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新媒体创作及表演、舞蹈教学(中、小学)以及综合艺术指导、策划等工作。
教学成果:(以下均为团体获奖)
1.2021年6月受邀参加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壮丽航程,荆楚颂歌——湖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
2.2020年荣获“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二等奖;
3.2019年受邀赴福建省福州市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福建省政府协办的“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参与多个节目的录制;
4.2019年受邀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参与舞蹈节目演出;
5.2015-2019年,连续5年获“湖北省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扫码关注
舞研官方公众号扫码关注
舞研官方抖音号扫码关注
舞研官方小红书扫码关注
舞研官方小程序扫码关注
舞研官方视频号